《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集体化和科学化》
孙卓清
北京理工大学深圳研究院及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兼职教授
摘要
本文探讨了中国“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集体化和科学化。通过分析“三农”问题的现状及其根源,阐述了集体化和科学化在解决“三农”问题中的重要性。文章从集体化的历史经验与创新发展、科学化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与推广、集体与科学化的协同效应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政策建议与实施路径。研究表明,集体化和科学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能够有效促进农业现代化、农村振兴和农民增收。
引言
“三农”问题,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中国社会发展中的重大课题。长期以来,“三农”问题一直困扰着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三农”问题日益凸显,表现为农业生产效率低下、农村基础设施落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等一系列问题。解决“三农”问题不仅关系到亿万农民的切身利益,也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关键所在。本文认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集体化和科学化,通过集体化实现规模经营和资源共享,通过科学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竞争力,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农村振兴。
一、“三农”问题的现状及其根源
当前,中国三农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小农经济仍占主导地位,机械化、规模化程度低下;二是农村基础设施薄弱,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三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农民生活水平提高有限;四是农村人口老龄化、空心化严重,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流,导致农村发展缺乏活力。
“三农”问题的根源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长期以来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虽然在一定历史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其局限性日益显现,小规模分散经营难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其次,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不完善,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农民科技素质不高,制约了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再次,城乡二元结构尚未根本改变,资源要素在城乡之间的流动仍存在诸多障碍,农村发展缺乏足够资金、技术和人才支持;最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功能弱化,难以有效整合资源、组织农民,导致农村发展缺乏内生动力。
二、集体化: 历史经验与创新发展
集体化作为中国农业发展的重要历史经验,曾经在特定历史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新中国成立初期,农业集体化运动通过土地改革和合作化运动,实现了农业生产资料的公有制,为工业化积累了原始资本。改革开放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虽然打破了“大锅饭”的弊端,但也导致了农业生产经营的分散化。当前,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集体化需要创新发展,探索适合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型集体经济模式。
新型集体化的核心在于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前提下,通过土地流转、股份合作等方式,实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具体形式包括: 农民专业合作社、股份合作制农场、农业产业联合体等。这些新型集体经济组织能够有效整合土地、劳动力、资金等生产要素,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和市场竞争力。例如,山东一些农村通过土地股份合作社的形式,实现了土地的规模化经营,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增加了农民收入。
新型集体化与历史上的集体化有着本质区别: 一是坚持农民自愿原则,尊重农民主体地位;二是引入市场机制,注重经济效益;三是与现代农业科技相结合,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实践证明,新型集体化是解决小农经济分散经营㢢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
三、科学化: 农业生产的技术支撑
科学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另一重要途径。现代化农业科技的运用能够显著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科学化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农业机械化。农业机械化的广泛应用可以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目前,中国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已超过70%,但在经济作物、畜牧养殖等领域机械化水平仍有待提高。二是良种培育与推广。优质高产抗逆农作物品种和畜禽良种的推广应用,能够显著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品质。三是现代种植养殖技术。包括节水灌溉、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设施农业、标准化养殖等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的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四是数字农业技术。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可以实现精准农业、智能农业,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的智能化水平。
然而,当前农业科技推广仍面临诸多挑战: 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不完善,基层农技推广人员数量不足、素质不高;农民科技接受能力有限,新技术推广应用难度大;农业科技投入不足,特别是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投入不够。因此,需要加强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增加农业科技投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四、集体化与科学化的协同效应
集体化和科学化不是相互孤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集体化为科学化提供了组织保障和规模基础,科学化为集体化提供了技术支撑和效率保障。两者的协同效应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集体化组织能够更好地推广应用现代农业科技。集体经济组织具有更强的资源整合能力和风险承受能力,能够集中力量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开展技术培训和示范推广。例如一些农业产业的龙头企业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将先进技术和标准推广到农户,提高了整个产业链的科技水平。
其次,科学化能够提高集体化经营的经济效益。现代农业科技的应用可以提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从而增强集体经济的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例如,采用精准农业技术的规模化农场,其生产成本比传统小农经营降低20%一30%,产量提高15%一20%。
再次,集体化科学化的结合能够促进农村产业综合发展。集体经济组织可以依托科技支撑,延伸产业链条,发展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业态,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例如,浙江省一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发展特色农业、休闲农业和农产品电商,实现了农民收入的大幅增长。
最后,集体化和科学化的协同推进能够培养新型职业农民。集体经济组织为农民提供了学习科技、应用科技的平台,农民在参与集体经营的过程中,科技素质和管理能力得到提升,逐步成长为适应现代化农业发展需要的新型职业农民。
五、政策建议与实施路径
为了有效推进集体化和科学化,解决“三农”问题,需要采取以下政策措施:
第一,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明晰农村集体产权关系,完善集体资产股份权能,发展多种形式的股份合作。建立健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促进资源要素优化配置。第二,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增加农业科研经费,加强农业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第三,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小农户融入现代农业。第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交通、水利、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条件,为集体化和科学化创造良好环境。第五,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加大财政补贴、税收优惠、金融保险等政策支持力度,降低集体化和科学化的制度成本和经济风险。
在实施路径上,应该坚持试点先行、循序渐进的原则。选择有条件的地方开展集体化和科学化试点,总结经验后再逐步推广。要尊重农民意愿,保障农民权益,避免强迫命令。同时,要注重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和发展水平,探索多样化的集体化和科学化实现形式。
六、结论
解决“三农”问题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集体化和科学化是根本出路。集体化能够克服小农经济的分散性㢢端,实现规模经营和资源共享;科学化能够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竞争力,促进农业现代化。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推动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在实践过程中,需要深化农村改革,加大政策支持,尊重农民主体地位,因地制宜探索多样化实现形式。只有坚持集体化和科学化的发展方向,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实现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
作者:孙卓清:北京理工大学深圳研究院及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兼职教授
编辑:张曦海
深圳市泰之卓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发布